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要聞>>中央要聞
探尋文化瑰寶 擦亮精神標識——民革中央提案建言深入挖掘昆侖文化時代價值         2025年05月12日10:28

2024年5月16日,民革青海省委會主委劉同德帶隊赴西寧市湟源縣丹噶爾古城調研昆侖文化挖掘研究闡釋相關工作。

提起“昆侖”,您會想到什么?是那座有著“中國第一圣山”“華夏龍脈之祖”之稱的巍巍山脈?是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神話傳說?還是具有宏大精神內涵的昆侖文化?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瑰寶,昆侖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寶庫,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入挖掘昆侖文化時代價值,推動設立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今年全國兩會上,民革中央提交了《關于深入挖掘昆侖文化時代價值,賡續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提案》,為加強對昆侖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建言獻策。

領略昆侖文化多元魅力

“巍巍昆侖,在中華文化史上有著‘萬山之祖’‘中華龍脈’的重要地位,與九曲黃河、滾滾長江、萬里長城、千年運河都是國家的象征、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號。千百年來,文人墨客不停地歌頌昆侖,杰出的政治家向往并追尋昆侖,昆侖被賦予了濃厚的人文色彩,成為完美的精神歸宿和宏大的文化意象,寄托著中國人從古至今關于美好與神圣的向往、國家統一的政治理想”。提案參與者、民革青海省委會主委劉同德介紹。對于昆侖文化的內涵,劉同德認為,昆侖文化以昆侖神話為源頭,以中華傳統文化“天下”觀念為根魂,以現代地理意義上的昆侖山脈為重要地理標志,以密切相關的文化精神、意象及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現代人文精神為主要內容,融合了神話與歷史、自然與人文,是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記憶和豐富多彩的我國多民族文化交織而成的,是我國多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共同創造、不斷傳承發展的,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優秀文化。

作為中華文明的曙光,昆侖神話體現了中華先民對所處世界和文明起源的不懈探索和認知表達,是中華文明的思想之源、藝術之源、精神之源。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一系列神話故事所蘊含的精神體系、價值追求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具有高度相容性和契合度。

昆侖山是我國多個古老民族的發源地和聚居地,也是周邊各民族遷徙交流的地理和文化走廊。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昆侖文化不斷融合各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和文化傳統。這種多元一體的文化特征,不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也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此外,昆侖文化自產生以來就是中國與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隨著絲綢之路上的民族遷徙、商貿交往、文化使者往來等途徑逐漸傳播到了東亞、中亞、西亞、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區,對當地的文化發展衍變產生深刻影響。時至今日,昆侖文化依然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打通古今,觀照中西”歷史觀的重要媒介,也是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昆侖文化是新時代進一步傳承發揚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文化基因庫,是維系中華各民族團結統一、不懈奮斗的文化象征。”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深入挖掘昆侖文化的時代價值,能夠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充沛的思想源泉和豐厚的精神滋養。

深化昆侖文化研究闡釋

地理上昆侖山脈區域廣大,學術上昆侖文化枝繁葉茂。劉同德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對于昆侖文化的研究還遠遠不夠?!袄鑫幕z跡點多線長、文獻記載不盡一致,昆侖文化內涵脈絡研究不夠系統深入,高層次學術著作成果不多,缺少叫得響的學術研究品牌……這些都是昆侖文化研究闡釋面臨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深化對昆侖文化的理解認識,去年7月,由民革青海省委會參與承辦的昆侖文化與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學術研討會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70余位專家學者以“傳承弘揚昆侖文化、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主旨,圍繞“昆侖文化與中華文明”“昆侖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昆侖文化的內涵與時代價值”“昆侖文化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主題開展深度探討,拓展了昆侖文化研究的學術視野與領域。

除了推動昆侖文化的學術研究,近年來,民革青海省委會還立足青海文化多元、文脈綿長的優勢,持續挖掘昆侖文化精神內涵,就如何彰顯昆侖文化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調查研究。

“我們調研組走訪了趙宗福、米海萍等專家學者,赴格爾木市、天峻縣、剛察縣、民和縣調研,了解青海省昆侖文化遺址遺跡保護利用情況。”劉同德介紹道,“此外,我們還赴甘肅省平涼市、天水市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喀什考察,對西北地區昆侖文化的文物和遺跡做到整體性認識,力求通過深入研究論證,系統挖掘省內外昆侖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p>

在學術研究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關于深入挖掘昆侖文化時代價值,賡續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提案》應運而生。提案建議,將昆侖文化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設立昆侖文化工程,著力從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做好研究、挖掘和闡釋,大力弘揚昆侖文化的時代價值,加強昆侖文化國際傳播與宣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調研發現,在昆侖文化“兩創”過程中,存在不同類別、不同區域的文化遺產活態展示良莠不齊以及文化遺產利用碎片化突出、協同性不足的問題。對此,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議,以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昆侖文化傳承創新,打造可視可感可聽的體驗場景。與此同時,實現分區化管理、跨區域聯結、跨時空呼應、多形態呈現、聯動化展示,突出有形有感有效,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昆侖文化旅游帶,打造旅游促“三交”示范區。

建設昆侖國家文化公園

“加快設立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工作進程”是此次民革中央關于昆侖文化提案中的首條建議。近年來,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從設想逐步走向現實,離不開民主黨派成員及民革組織的建言與推動。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具有較強的可行性?!眲⑼卤硎荆鱿嚓P區域擁有豐富的史前遺跡、歷史遺址、紅色文化資源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充分的資源保障。同時,近年來所開展的昆侖文化相關學術研究活動取得豐碩成果,提供了重要學術支撐。此外,區域內的壯麗景觀和文旅資源,則為昆侖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提供了現實載體和有利條件。

2022年底,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劉同德帶領調研組,對青海昆侖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進行了細致研究,形成《關于設立昆侖國家文化公園的提案》提交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上創新性提出“設立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建議。

這件提案發端于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貫徹落實,經由民主黨派成員思考研究,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打磨成稿,短短一個月就轉為工作建議并得到中央部門重視,不到半年變為具體工作舉措,不到一年就寫進了當地政府工作報告并快速推動落實。

2024年,民革青海省委會把“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實踐價值研究”作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繼續深化研究,在建言設立昆侖國家文化公園的征程上再出發。

2025年,昆侖國家文化公園的相關建議被寫入《關于深入挖掘昆侖文化時代價值,賡續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提案》。提案建議,立足已經形成的《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論證報告》,進一步深化可行性論證。同時,學習借鑒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經驗,抓緊編制《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總體規劃》,推動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國家重大文化工程。

“目前,青海組建了工作專班,成立了昆侖文化研究院,召開了全國昆侖文化學術研討會,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方案初步完成?!短斓乩觥沸麄髌舱陧樌七M,腳本已經完成。我們積極主動有為,希望為推動昆侖文化由區域文化上升為國家重大文化發展戰略提供堅實工作基礎?!眲⑼抡f。

(王佳雯 李玉婧)

国产一级****爱做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