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人物>>黨員園地
馬珺:推進鑄魂育人工程 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2025年04月29日08:48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創新就是未來,人才就是未來。高校既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也是高層次人才的集聚地,同時是科技創新的重鎮。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教育強國建設進入了蓄勢突破、全面躍升的重要階段。

作為地方性應用型高校,我們要清醒認識當前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扎實推進鑄魂育人工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聚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將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各方面全過程,堅持“五育并舉”,協同育人,把德育貫穿于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全過程,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以“大思政課”建設深化思想引領,堅持思政課建設和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引導學生將個人的命運發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戰略,結合區域經濟社會需求,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培養適應地方發展的急需人才。加快適應產業企業創新需求,構建學校和企業共同體,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建設實踐基地,鍛造適應時代發展、行業需求的基礎人才。要發揮科教協同育人優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深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將科技前沿成果和行業企業技術引入課堂,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

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適應國內產業轉型與新質生產力的迫切需求,加大國家急需前沿技術和新興業態方向的學科專業布局,加緊培育具有開闊國際視野、強大發展后勁的創新型人才。發揮“指揮棒”作用,深化教師考核評價改革,把教師教書育人的表現、培養地方所需人才的成效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貢獻作為學校內部管理、績效考核最重要的評價指標。推進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鼓勵教師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多學科交叉、多領域協同的科研團隊聯合攻關,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新形勢新征程,我們要堅守使命任務,推動教育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河南省委會副主委)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
  • 国产一级****爱做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