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有序做好定點扶貧和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立足傳統優勢發揮作用,社會服務取得更多成效。
(一)形成攻堅合力,推進定點扶貧工作
不斷完善全黨參與、重點結對貧困鄉鎮的幫扶聯系機制,充分發揮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七省市民革組織的資源優勢,加強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圍繞納雍縣脫貧目標任務,檢查和督辦民革在納雍縣開展的各項幫扶工作,狠抓工作項目落實。一年來,民革全黨通過直接投入、聯系引進、消費扶貧等給納雍縣帶來各類資金5343萬余元,協助引進產業項目28個、實現穩定就業313人,累計培訓1807人次,組織149名貧困家庭留守兒童參加中山博愛夏令營活動。2020年11月23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審定,納雍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
同志們,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民革中央30多年定點幫扶納雍,一屆屆民革領導,一批批民革黨員,持之以恒,傾情奉獻,善作善成,久久為功,與納雍人民齊心協力,幫助納雍徹底解決絕對貧困問題,與全國一同邁向小康社會。在這里,我代表民革中央,向正在或曾經在納雍脫貧攻堅戰線上不懈奮斗的民革黨員、向所有對納雍發展建設作出貢獻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助力圓滿收官,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
民革中央對口貴州省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這是中共中央賦予民主黨派的重要政治任務,是民主黨派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新領域。自2016年6月開始,民革中央針對貴州省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8個州市,統籌中央和地方組織精干力量,建立“領導小組+工作小組+6個調研組+2個聯絡組”工作機制,形成了運行有效的民主監督工作體系;按照“寓監督于幫扶之中,寓幫扶于監督之中”的工作原則,積極調動民革優勢資源投向貧困地區,形成了民主監督與脫貧攻堅相互促進、相輔而行的工作格局。堅持問題導向,力戒形式主義,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聚焦熱點難點問題,認真查找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現狀以及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存在的問題。僅2020年一年間,各調研組、聯絡組共走訪52個縣的159個村、441家農戶,召開54次會議,訪談218名縣鄉村干部,考察147個產業項目和46個搬遷安置點,在24個村開展了駐村調研,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提出80余條意見建議。5年來,民革中央對脫貧攻堅民主監督中發現的問題、風險及時梳理分析,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了多篇調研報告,獲得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為貴州省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三)搭建資源平臺,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以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為平臺,引導民革黨員企業家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與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協聯合主辦“民革企業家助力琿春海洋經濟合作發展投資促進大會”,共達成合同項目97個,引資額1501億元。與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聯合舉辦“民革中央助力內蒙古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活動”,促成合同簽約項目76個,投資額1838億元;意向簽約項目104個,投資額1716億元;簽署框架協議,涉及投資額1100億元。組織民革黨員和所聯系的社會各界企業家參與“2020中國泰安投資合作洽談會”等活動。民革組織積極支持和融入地方發展的行動,得到當地黨委政府高度評價,也幫助民革黨員企業家尋找發展機遇、提高發展信心,培養鍛煉了一支重要的非公經濟力量。
(四)鞏固傳統領域,深化社會服務工作
與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暨第二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取得很好社會影響。召開民革全國書畫工作推進會暨民革中央畫院團體理事代表會議,在重慶市渝中區鵝嶺公園建成中央畫院首個主題畫創作中心,民革書畫工作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法律服務工作扎實推進,全年共實施法律援助案例4134個,開展法律咨詢和普法活動1.2萬次,累計受益群眾2.4萬人次。